中国的吃货什么都吃,连蚂蚱都没放过,古代

中国的美食文化传承了数千年,可以说很多看上去膈应的虫类都已经变成了桌上的美食,知了、蚕蛹、甚至连蚂蚱蝗虫都不放过,油炸起来可以说是相当美味,那为何古代中国闹虫灾的时候,却没有人吃它们呢?下面是在下结合历史情况,几点大胆的猜测。

第一,不好抓

蝗虫本来就是一种会飞行的,相当敏捷的昆虫,它们一大片来,一大片去,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古代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可以喷洒农药之类的来防虫,所以只能任由虫子吃完了就跑。古人驱虫大多用的事鸣金驱赶法,火烧法等等,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第二,迷信

在古代看来,蝗灾属于天灾,是苍天对世人的惩戒,只君王贤明,百姓有德,虫灾自然会退去,驱赶或扑杀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至于吃到肚子里,对于古人的道德约束,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第三,数量太多

虫灾之所以成灾,是因为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国家在21世纪初曾经闹过一次蝗灾,整个渤海沿岸以及新疆北部全都闹了蝗灾,最高地区的密度居然达到了每平方米一万只。这要是一家人有十亩良田,到底会有多少的虫子,除非拿来当大米吃,才有望将其根治。

第四,缺佐料

现在的烤蚂蚱或者是油炸蚂蚱,一是需要大量的食用油,而则是为了增强食用的口感会在上面撒一些盐,而这两样在古代无疑都是短缺的,尤其是盐,都是国家在管控的,能像现在这么撒盐的绝对都是土豪人家,但是没了盐这个油炸或者烧烤怎么可能还有味道。

今时不同往日,人们对上天仍然心存敬畏,但是逐渐明白灾难与自然的关系,知道虫灾不是老天用来惩罚世人的,而且料理技术也是越来越发达,不光是蚂蚱,甚至连蜈蚣都被搬上了餐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