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家家户户都会熬的猪油,为什么现在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上个世纪家家户户都会熬的猪油,为什么现在被植物油取代了?

提到猪油,大家肯定不陌生,在上个世纪由于生产水平不高,买菜籽油需要凭票供应,食用油非常稀缺。中国人为了吃到更多的食用油一般都只能靠自己制作,比如用花生制的自榨油,还有一种就是熬猪油了。

编辑

当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搪瓷的盆子,里面总是装满了乳白色猪油,炒菜的时候就挖上一大勺同样香气扑鼻,猪油拌饭更是很多人的最爱。

然而,现在你去超市,货架上根本看不到猪油的影子。自己在家也很少再熬猪油了,桶装的植物油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尤其是豆油更是占据了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这种变化出现在90年代中期,以金龙鱼为首的豆油产品在电视上打响了第一波广告,从此迅速占据了中国近乎空白的食用油市场。

编辑

曾经从猪肉、牛肉和羊肉身上榨取油脂油膏的方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

大豆油等一种植物油能够迅速取代动物油的主要原因有2个,第一是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二就是养生营销的推波助澜。

大豆油并非现代产物,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有用大豆炼油的技术了,只不过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大豆本身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5~9%),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质产生“豆臭味”,让人难以下口。

编辑

这就导致古人往往会把大豆油拿来做灯油或者刷漆的涂料,只有猪油等动物油才是人们的主要用油,到了宋朝时期才出现了植物油。比如,古代人说的“民脂民膏”,其中脂就是牛羊油,而膏则是指猪油。

到了上个世纪,大豆油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那时候为了供应战时物资,导致美国民间油料不足。美国专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在世界各地寻找炼油材料,而在中国找到的大豆就因此被看中。

但是美国人遇到了和中国古代一样的困难,那就是无法消除豆油的“腥臭味”。随后美国一些大学的实验室就专门对此开展研究,比如利用“分馏”技术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分离出来,但是这项工艺并不能确保完全去除臭味。

后来到了50年代左右,美国科学家通过在豆油中加入惰性气体或者金属钝化剂,终于掩盖掉了这个困扰人们千年的臭味难题。

编辑

而且大豆本身的产量高,榨油方便,出油比例高,使得豆油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中国人吃的牛羊油和猪油,所以豆油很快就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首选。

在市场上,我们几乎看不到猪油出售,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榨取猪油的原料或许还算容易获得,但是换成工厂大规模生产就不同了。总体来看,猪油的成本比豆油贵了3-4倍,所以生产猪油的工厂根本没有竞争力。

编辑

在另一方面,猪油本来也只是大家自己生产熬制出来食用的,所以真正让大家戒掉猪油的原因还是“食用植物油更加健康”的观念。

当时的植物油企业提出猪油饱和脂肪含量太高,吃了会导致胆固醇水平上升,容易引发“三高”,不利于健康。而恰好就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的“三高”比例真的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于是很多人就信以为真,开始用植物油代替猪肉。

编辑

但其实,猪油的饱和脂肪含量仅为43%,虽然吃多了确实不利于健康,但是完全没有市场营销里宣传得那么夸张。

所以我们看一些吃猪油长大的老人很少得三高,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吃肉吃得少,而且多从事体力活,摄入的饱和脂肪也会被消耗掉一部分,不像现在很多人缺乏运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5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