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河文山农做好五篇大文章之四
“聚焦‘新’‘河’‘文’‘山’‘农’做好五篇大文章”系列综述之四
青山永续
文/本报记者侯鹏云图/本报记者杜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形象化表述,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推动18条黄河一级支流治理、百里黄河湿地修复、千里城市绿廊建设、万亩矿山生态修复、亿吨泥沙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全面筑牢“水清、滩净、岸美、山绿、河畅”的黄河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要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彰显了我市以生态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坚定信心。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20世纪以来,我市曾为生态欠账付出高昂代价,如果不彻底加以整治,各种顽瘴痼疾将交织叠加、积重难返。
坚定的态度,雷霆的力度。我市痛下决心,全力推进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关闭封堵坑口个,处理矿渣万吨,拉土上山6.07万车70.9万立方米,栽植苗木80.7万株,撒播草种1.46万公斤,推动人工治理恢复面积.5万平方米,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从‘石头坡上长出草’到‘石头窝里长出树’”的神奇蝶变,成为全省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带动周边每年实现旅游经济总产值1.5亿元。在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上,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入选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全球生态修复的榜样。
秋日小秦岭
陕州区王家后乡对煤矿、铝土矿开采区进行复垦复绿,对历史遗留无主矿区、废弃矿区全部开展平整土地、恢复植被等工作,使昔日的矿山在每年春天绽放出浪漫的十里桃花,迷醉八方游客。渑池县绿色矿山建设不仅实现覆土复绿,还进一步美化环境,推动韶山从荒山秃岭披上绿色盛装,黄河丹峡枫叶似火、野果飘香,仙门山山水画廊,成为网红打卡地。
一座座矿山治理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三门峡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全市在国土绿化方面,已完成人工造林3.48万亩,封山育林3.15万亩,退化林修复2.57万亩,飞播造林4.06万亩;生态廊道完成新建道路绿化.5公里,建成道路绿化提升.3公里,沿途荒山绿化亩;完成义务植树万株;建设省级特色小镇5个、森林乡村示范村30个,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个,县级森林乡村示范村个。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我市通过发展山水旅游,先后被命名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4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6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3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建设21家民宿,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坚持实施梯田改造、矿山生态治理修复、生态廊道建设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同步推进,在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同时,全面发展民宿、农家乐、角古东商业街等文旅项目,彻底让荒山焕发生机。
清新空气也能“卖钱”。我市作为黄河流域首家全域“中国天然氧吧”,连空气也成了“抢手资源”。“栖云山居、山水隐庐最少要提前两周预定,否则根本没房间。”各网络平台的评论区,随处可见关于三门峡的旅游攻略。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蕴含的绿肺效应除了带来旅游产业,还催生了火热的林下经济。
采用“核桃+油用牡丹”上乔下灌的套种模式,三门峡牡仙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成功打造中国牡丹产业第一品牌“牡仙”,并因此受邀参与国家牡丹食用油统一标准制定,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标杆企业。
全市森林总面积.74万亩、森林蓄积量.49万立方米,我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总产值已超亿元,在全国叫响了林下经济“三门峡品牌”。
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长期课题。遵从“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和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三门峡用一个个成功案例书写了厚重的“绿色答卷”。
三门峡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风能资源丰富。按照“双碳”的要求,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率先在全省建立第一座风电场。截至目前,共建成39座风电场,风电装机.万千瓦,居河南省第二位。
借助绿色方向的指引,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陕州区形成以矿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养生度假特色游,年接待游客能力万人次,推动健康产业不断壮大。
挖掘“生态+体育”品牌价值,全市高标准打造黄河国际马拉松比赛、横渡母亲河、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全国双胞胎漂流大赛等品牌体育赛事,进一步擦亮“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等金字招牌。
培育高品质农产品,推动绿色农业蓬勃发展,特色产品备受青睐。截至目前,全市黄金苹果产业带发展面积已达39万亩,名特优新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39个;卢氏县被认定为“卢氏连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灵宝苹果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渑池县陈村乡(中药材)、灵宝市寺河乡(苹果)、卢氏县朱阳关镇(香菇)3个乡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让森林变资产、空气能变现、“碳票”换“钞票”,我市正奋力践行“两山”理念,铺展出一幅壮阔河山多姿多彩的锦绣画卷。
把“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价值”。下一步,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切实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培育新农经济、休闲经济、水域经济、民宿经济、营地经济等新业态模式,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有机统一,“点绿成金”的共生大道将在崤函大地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