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发三则澄清公告,海天味业扫盲难
随着“双标”事件持续发酵,有关酱油添加剂的话题热度不减。日前,海天味业就此事件再度发布澄清公告。在业内人士看来,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但在“谈添加剂就色变”的舆论当前,三则公告未能让被网友贴上“海克斯科技”标签的海天味业股价得到回温。与此同时,调味品行业整体承压、新秀企业异军突起,海天味业还要面临市值腰斩、业绩增速放缓的现实。
三次回应“双标”
10月10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针对此前添加剂“双标”风波进行了第三次回应。海天味业在公告中称,“国内作为公司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国内的产品线种类更为丰富。”
据悉,该“双标”风波最早由自媒体博主发布的一则以添加剂勾兑酱油的短视频引起。之后,便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买的海天酱油,发现国内外两版海天酱油的配料表有所差异。
网传视频显示,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仅有原料水、大豆、食盐、砂糖、小麦,而国内售卖的酱油则添加了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显示,前3种为增味剂,苯甲酸钠为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三氯蔗糖则为甜味剂。
对此,海天味业分别于9月30日和10月4日两度发布声明。海天味业在首次声明中表示,公司所有产品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所有产品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等均符合国家标准。第二次声明则指出,各国对食品添加剂均有明确的法规标准,这些标准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国标的使用范围之内,就是安全的,消费者不必“谈添加剂就色变”,关键是要看剂量。“消费者不仅要有健康意识,还要有健康知识去支撑。”
同时,中国调味品协会也表示,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
但该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多数网友仍然质疑海天味业在国内外执行不同的标准有失偏颇。在第三次回应中,海天味业则直接否认“双标”,称“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
《消费钛度》发现,在线上零售平台,有多款海天系列零添加产品在售,包括酱油、料酒、蚝油、拌饭酱等品类。不过,这些零添加商品价格相对高于海天味业的其他同品类产品。
朱丹蓬分析,零添加产品在国内市场有限,但此次“双标”事件仍给包括海天在内的中国企业敲响警钟,需让食品添加剂标准趋于合理,趋于科学,趋于尊重国人。
业绩增速放缓
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源于清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年,25家佛山酱园组建成为“海天酱油厂”,于年改制为国有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自年代始,海天味业已连续多年保持酱油产销量全国第一的纪录,且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年,海天味业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此后,海天味业营收始终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酱油品类销量连续二十多年位于全国第一。年年初,海天味业股价达历史最高点.14元/股,总市值突破亿元,被誉为“酱油茅”。
但连续三则公告并未能修复品牌形象,海天味业依旧遭遇资本市场用脚投票。10月10日开盘,海天味业股价跌近8%,市值蒸发亿元。截至10月10日收盘,海天味业报收75.08元/股,下跌9.35%,总市值为.08亿元。
此外,海天味业近年的业绩情况也并不如既往顺遂。过往财报显示,海天味业近年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均呈逐年下滑态势:年至年,海天味业营收增速分别为16.8%、16.22%、15.13%、9.1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6%、22.64%、19.61%、4.18%。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海天味业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母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增速创历史新低。
对于业绩失速,海天味业称,增长放缓是源于社区团购“恶性竞争”分流了部分消费者,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带来的压力,以及疫情给部分地区的餐饮业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于实现今年营业目标,目前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海天不会轻易放弃和放松目标。
朱丹蓬分析称,“海天味业的业绩放缓是必然的,股价也是虚高的,目前海天味业正进入一个平缓期。”
二次增长的契机
在传统酱油不再满足日益健康化的消费趋势下,以酱油为主营业务的海天味业也开始寻求更多增长机会。
目前,酱油市场总产量及市场需求量整体呈现萎缩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酱油总产量于年达到.9万吨的高峰,此后呈现出降低态势,年的总产量仅为.15万吨;中国人均酱油需求量从年的7.28千克降至年的4.86千克。
在此背景下,海天味业的酱油业务也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财报显示,年至年,海天味业酱油业务收入从.36亿元增至.88亿元,但收入增速却从15.85%降至8.78%,销量增速从14.78%降至8.44%。
与此同时,酱油行业市场更加细分,诞生了零添加、减盐、红烧、原酿、有机等酱油品类。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以“有机”出圈的好记酱油,以及推出原酿本味的李锦记、原晒酱油的厨邦,将酱油江湖玩出新花样。
在主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海天味业也开始加入酱油行业的新战局,其中海天味业的高端酱油系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华鑫证券研报显示,海天味业的高端酱油占比已从20%升至40%左右,凭借有机系列、零添加系列打开了高端市场。
实际上,海天味业也早已展开新业务布局。年,海天味业通过并购开平广中皇食品,入局腐乳行业;年,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年,推出4款火锅底料,入局火锅行业;年,推出“油司令”高端食用油。目前,海天味业产品已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
此外,在年业绩交流会上,海天味业曾透露,公司将加快打造上下游兼容生态圈,拓展新品类,如粮油米面、火锅底料、醋酒等“复合调味品”,构建新的增长点。
业绩表现来看,除酱油外的其他调味品也渐渐成为海天味业的业绩支柱。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海天味业酱油业务营业收入为74.93亿元,占总营收的55.38%;蚝油业务营业收入为22.09亿元,占总营收的16.32%;调味酱业务营业收入为14.22亿元,占总营收的10.51%;其他调味品业务营业收入为15.64亿元,占总营收的11.56%。
在朱丹蓬看来,食品行业中“多品类,多场景,多品牌,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布局必不可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