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趋同海天味业和金龙鱼越来越像了
原创矛石调料家
收录于话题
#海天味业7#金龙鱼3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海天卖米油,金龙鱼打酱醋。”
5月24日,海天味业天猫官方旗舰店悄然单独上线两款“地理印记”系列大米产品作为6·18大促预售新品。在此之前,该产品只是购买酱油的赠品。按照该旗舰店客服人员对界面新闻的回复,这是海天新出的产品,目前还没上架销售,仅作为预售活动赠品赠送。
在今年年初,海天味业还推出了食用油“油司令”,至此,一直强调“立足于调味品相关多元化发展,未来公司依然会在调味品细分领域不断深化”的海天味业已然将触手伸向了粮油板块。
至此,海天味业和另一家粮油巨头金龙鱼之间的边际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正应了那句“强者趋同”。
海天味业VS金龙鱼
作为调味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以调味品业务起家,如今产品已经涵盖酱油、调味酱、蚝油、鸡精鸡粉、味精、调味汁、糖、食用油、大米等,据其日前变更的工商信息显示,其注册资本由.万元人民币变更为.万元人民币,增幅达30%。
而金龙鱼则以白糖和小包装食用油起家,产品涵盖食用油、大米、面粉及挂面、调味品、食品原辅料等家庭及工业用厨房食品;豆粕、麸皮、米糠粕等饲料原料;以棕榈油等油脂为原料生产的油脂基础化学品、油脂衍生化学品、营养品、日化用品等油脂科技产品。
从经营层面看,海天味业年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金龙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亿元,同比增长11%。受经营品类不同带来的利润率差异,金龙鱼的营收规模在整个国内饮食行业问鼎,但海天味业虽然在营收数据上离金龙鱼还有很大的差距,却在净利润层面海天味业反而较金龙鱼略胜一筹。
而在资本市场,截至今日收盘,海天味业以亿的总市值位列沪深全市场市值排行榜第16位,而金龙鱼以亿紧随其后,位列第19位。因此,前者被誉为“酱油界的茅台”,后者被誉为“食用油的茅台”。
具体到产品层面,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是海天味业三大支柱,年分别实现营收.43亿、25.24亿和4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7%、10.16%、17.86%。而体量更为庞大的金龙鱼则没分到那么细,年,金龙鱼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02亿、.9亿和1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2%、18.93%和22.22%。
而在渠道层面,截至年末,海天味业拥有经销商家,较前一年净增家。金龙鱼拥有经销商家,较前一年净增家。
巨头相向而行
一方面,海天味业在酱油领域做到老大地位后,海天味业不断延伸自己的触角,除了调味酱、蚝油等主营产品外,已经在向料酒、芝麻油、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粮油、米面等赛道拓宽,并成立投资公司优化业务布局。
今年3月,海天味业全资子公司代代田(武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含食品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及其他相关服务;饲料原料销售;再生资源回收等。据悉,海天味业未来还会持续跨品类经营,接下来还将推出面粉等系列产品。
另一方面,金龙鱼在厨房食品领域,除了将粮油米面做到行业领先(在中国包装大米、包装面粉、小包装5L以下食用植物油领域,其市占率分别为18.4%、26.7%、38.4%,是绝对的粮油巨无霸)之外,近两年不断加大在调味品领域的布局。除了推出芝麻油、花椒油外,布局了海皇芝麻酱以及“丸庄”和“梁汾”两个专业的酱油和醋产品牌,并表示“公司将积极利用现有成功品牌及销售网络推出包括酱油和醋在内的调味品产品,我们有信心在调味品领域取得成功。”
而在此之前,或许很多人都未曾预料到,原本各自安好的两大龙头,如今已经悄然变成了“互抢地盘”的竞争对手。
此外,二者的相向而行还体现在产品的高端定位上。
此次海天味业新推的“地理印记”系列大米产品,包括“讷河珍珠米、北上海软香米、象州丝苗米、双鸭山富硒长粒米、宿迁江淮油粘、宁河小津贡”等6款区域限定大米,包装规格为2kg/包(2袋)的小包装,预售价高达79.9元8斤,折算下来的预售价接近10元/斤,即便是“6·18”大促活动情况下,讷河珍珠米和北上海软香米的价格都达到了4.99元/斤和6.89元/斤。
而此前海天味业的发布的“油司令”大豆油和玉米油,目前售价依旧为发布时的活动价98元/4.9L,折算下来接近20元/L,而起原价更是高达元/4.9L。
金龙鱼也不甘示弱,旗下的丸莊黑豆原汁酱油零售价为29.8元/瓶(ml),丸莊黑豆红烧酱油零售价为17.9元/瓶(ml);梁汾山西5年老陈醋ml/瓶的单瓶售价高达19.9元,价格最低的普通产品也达到了9.9元/瓶(ml)。无论从单瓶售价还是均价看,都属于高端定价。
各擅胜场
虽说就目前的跨界品类来说,在海天味业和金龙鱼的基本面占比上近乎微乎其微,但也足见这些品类对其整体的战略地位。不过,无论是海天的油和米,还是金龙鱼的酱油和醋,虽系出自名门,但对企业自身而言,还是各有优劣势。
首先说优势。优秀的人总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
从基本面看,海天和金龙鱼最大的共同优势在于渠道和品牌力以及对上游产业的议价能力。众所周知,无论是酱油还是食用油(大豆油),主要原材料都是大豆,而金龙鱼和海天,都是这方面的大户,同样的原材料,依托自身大宗贸易的优势,向上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向下可以靠规模化优势摊低单个产品成本。尤其在各种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二者比其他品牌更有优势。
若非得分个高低,可能在上游层面金龙鱼要略胜一筹。截至目前,金龙鱼在全国有超过60个生产基地,无论在生产成本还是运输成本上,应该更具优势。当然,作为唯一实现全国化的调味品企业,海天味业也不弱。
当然,跨界也并非那么容易。
无论对于海天味业还是金龙鱼,要想跨界成功,需要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首先,从产品层面看,二者的跨界新品均属高端化定位,和原有的渠道优势匹配度未必很高。比如,海天味业虽有60%的收入来源来自餐饮渠道,这一渠道也是油米面品类的大户,但餐饮市场追求的就是性价比;并且,相对而言,海天味业在C端消费市场的渠道优势主要在下沉市场,进军高端市场的壁垒较高。
同样对金龙鱼而言,虽说渠道优势明显,但新品类和原有渠道之间的匹配度仍有待时间的磨合。虽说从战略上说,两大企业采取以高端化跨界新品类并没有错,但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自然也更高。
而在市场环境下,金龙鱼的酱油、食醋,除了要面临与海天味业的正面竞争,还要面临中炬高新、李锦记、欣和、加加食品、千禾味业这样的巨头以及各个地方的区域强势品牌阻击;而海天味业也一样,在食用油领域,除了金龙鱼,还有中粮、鲁花等巨头,并且,小包装食用油的格局已经趋稳,留给其他品牌的机会并不多了;而在大米市场上,也有福临门、金龙鱼、五丰、北大荒等诸多强势品牌。
综合来看,无论是金龙鱼也好,海天也罢,除了暗自较劲,二者跨界更多的还是战略考量,从基本面来说彼此的互相跨界对自身而言短期内应该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巨头之间的角力,受伤害最严重的极有可能是规模更小的企业,毕竟在快消品领域,“冠亚军争夺战导致季军甚至其他参赛选手受伤”的案例已不再少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