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航母起航黄海之滨江苏农垦艰苦

  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段、黄海之滨,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河湖密布,滩涂辽阔,是近代农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党领导农垦事业的重要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加快经济恢复发展。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师按照上级命令就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军令如山,万名官兵人解征衣马解鞍,铸剑为犁,进驻苏北沿海屯垦戍边。“五岸六垛黄海边,荒凉无人烟;青天盖芦花,一望无人家;嘴干想喝茶,咸水难靠牙……”一首流传至今的民谣,生动地诉说着江苏农垦建立之初的艰苦创业史。

  70年风雨考验,70年探索实践。昔日“一把大锹一杆枪,一张芦席作营房”,农建四师官兵把荒芜的盐碱荒滩当作生产建设的“新战场”,从“苏垦第一犁”到良田百万亩,从产粮百万斤到供养百万人,从“集体化的火车头”到现代化的探路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盐碱地上建起了鱼米之乡,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成为江苏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70年沧桑巨变,70年顽强拼搏。江苏农垦在开拓进取中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也树立了更高更远的现代化目标。进入新时代,江苏农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的殷殷嘱托,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省国资委工作要求,坚守“农为根本、垦为基因”,乘着新一轮农垦改革的东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江苏农垦高质量发展“三个一”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强核”战略,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朝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目标迈进。

  高质量发展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飞跃;有形式的转变,更有内涵的更迭。正如江苏农垦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红军所说:“江苏农垦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其内涵实质就是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中国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江苏农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共生,江苏农垦通过科学布局、优化机制,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共识,探索新办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路。

  聚焦主责主业——

  当好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

  穿越市场的考验、历史的节点和时代的变换,在历史的峰回路转中,总有一些东西一脉相承。不管时代场景如何转换,江苏农垦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始终如一。纵观江苏农垦70年改革发展史,有一个主题格外突出:始终把农业当作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和恒久遵循的圭臬,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路径相当鲜明:促进大基地、大粮仓向大工厂、大粮商的产业化升级,不断扩展“米袋子”“油罐子”“面盆子”“菜篮子”供给能力。

  然而,飞速跨越的历程,必然是一个机遇不断涌现、挑战层出不穷的过程,叠加交织着疑问与不解。曾经,江苏农垦内部也有人认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微利行业,发展农业不如发展其他产业,还有人说只要把农业这一核心产业搞上去,有没有其他产业支撑无所谓。站在不同的视角,秉持不同的观念,截取不同的断面,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评价和结论。

  思想没有统一,观念受到束缚,于是关于农垦管理关系不顺、经营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活的争论一度小有市场,“吐槽”也不绝于耳。多元、多变的诉求,转变、转型的压力,突围、突破的挑战,给江苏农垦人出了一份难度不小的时代考卷。

  “怎么看”决定“怎么干”!登高望远、提高站位,拨开时代的层层帷幕,通过微观角度的见微知著,宏观层面的审时度势,克服思想观念的僵化,超越认识水平的局限,江苏农垦用全面、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农垦的生命力足够强大,完全能够有力、有序、有效践行自身使命。农垦体制优势主要体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体现为总揽全局、同向发力的效率,体现为高度的组织、动员能力,体现为长远的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

  现实的逻辑往往蕴藏着历史的本质。稳定局面、凝聚力量必须先在思想上认同,逐步形成理性认同,最终达成情感认同。经过思想上的砥砺、组织上的锻造和作风上的净化,诉求被满足,信任被巩固,智慧被凝聚,难题也迎刃而解。

  成绩在漫长的不懈努力中从量变到质变。特别是近年来,江苏农垦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创建一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在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种业振兴和奶业振兴、服务耕地保护和重大项目用地、提高生态碳汇能力、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上,江苏农垦更是当仁不让。

  江苏农垦坚持向创新要动能,实施强核战略,做强做优做大现代农业核心产业,切实履行“粮食安全国家队、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排头兵”使命职责,锐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军,为“苏垦”品牌建设添底气、增动力。

  手持彩练凌波,奏响农垦乐章。每年夏秋时节,从云台山麓到长江岸边、从黄海之滨到洪泽湖畔,一个个上万亩乃至十几万亩的大型机械化农场,处处麦稻飘香,场面清晰而唯美,“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亩亩都是“吨粮田”,黄澄澄的稻麦颗粒归仓,绿油油的禾苗茁壮生长……

  勇担改革重担——

  持续打赢农垦改革攻坚战

  如果说是军垦的体制优势缔造了建垦之初的丰功伟绩,那么70年来,江苏农垦正是因为在经营体制上的不懈探索才实现了发展的飞越。这不难理解,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农垦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经过一定路程后,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难免适应不了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体制机制一定程度上窒息了组织的内在活力,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于是,江苏农垦经营体制几经变换。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率先叫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口号,年成为全国最早的省管集团化垦区,年苏垦农发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上市公司,近年来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至此,江苏农垦“闯、抢、争、拼”的市场竞争意识更强烈、公司组织形态更高级、集团业务分工更科学、链条运行结构更合理,实现了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大跨越,经营机制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转换,农工商联合企业随之升级为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江苏农垦具有与生俱来改革创新的“基因”,每一个历史发展关头,都留下了江苏农垦人敢闯敢试、勇于开拓的足迹。回顾江苏农垦改革史,就是一部锐意进取、阔步前进的发展史。年,江苏农垦率先全面推行由职工家庭租赁经营的“两田制”改革,调动了农业职工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场经济运行状况,推动了农场相关领域改革,为江苏农垦当时扭亏脱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方面职工家庭租赁经营削弱了农场的组织化、规模化等优势,另一方面分散经营导致生产技术难以落实,机械、仓储设施等利用效率低下。

  “物无不变,变无不通”。从年起,江苏农垦部分农场开始先行先试,试点探索农业模拟股份制。新洋农场作为江苏农垦第一家实行模拟股份制的农场,通过改革实现了土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提高了农场经营效益,并解放了农业富余劳动力进而增加农业职工收入。模拟股份制释放了农业生产潜能,但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价格信号扭曲,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江苏农垦转型已经开启,改革加速进行,走出了更为关键的一步——从年开始,全面推进种植业资源整合与上市工作。依托优势整合资源和资源融合优势,江苏农垦整合垦区农场种植业资源及与种植业密切相关的大华种业、苏垦米业、苏垦物流等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年5月15日,苏垦农发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成为新一轮农垦改革启动以来全国农垦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首家国有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年成功进军食用油产业。年以来,积极寻求路径突破,着力解决制约粮食产业内外循环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年,锚定绿色低碳、种养一体循环农业发展标杆,万头奶牛养殖生态牧场项目开工建设。年苏垦农发营业收入突破亿元,种子、稻米、油脂产业均稳居全国行业十强,种业备受   坚持守正创新——

  矢志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江苏农垦发展的历史坐标上看,股份制改革是尊重市场规律、合乎垦区发展、顺应干部职工意愿的正确选择。正是通过不懈变革、发展和巩固,化解前进中遇到的挑战、发展中积累的矛盾,穿越转型、突破与建设的艰难行程,实现了新开拓、新局面与新气象,推动江苏农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那么高质量发展拥有怎样的分量、蕴含怎样的价值、孕育怎样的未来?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

  从一组数据来看:垦区粮食总产连续三年每年保持25亿斤以上,稻麦周年亩产保持1.2吨左右。集团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润总额68.8亿元,利润指标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农垦首位和省属企业前列。胜出必有所长,多个维度的指标显示,江苏农垦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增加的新要素、激发的新变革以及聚集的新动力。

  北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控制、机械自动收割……如今,垦区稻麦种植综合机械化率达98%,通过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智慧农业及无人技术,建成无人机全程作业监管系统,既“减肥”“减药”,又提效率降成本。

  年夏,由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持承担的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收获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江苏农垦临海农场举行,千亩麦田上演了智慧麦作无人收割场景。

  工作人员先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操作无人收割机打点(定位),确定无人收割机作业区域并自动规划作业路径,随后在遥控器上设置好无人收割机的作业速率和运行数据,两台无人收割机便自行开启了“回”字形作业。与此同时,产量传感器会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水分进行在线实时检测并将数据传到监测中心。智慧麦作技术可大幅降低机驾人员劳动强度,避免长时间操作对机驾人员安全作业的影响,作业效率大幅提高,收割质量也更加有保证。

  据介绍,江苏农垦坚持“强核”战略,把发展集团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产业经济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升,持续推进生物育种、生物制药、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巩固壮大实体产业根基。通过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各条块优势资源整合,农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邂逅”了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于是,产业链条的关联性、耦合性越来越强。

  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为例。该体系涵盖环境、种植、投入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7大方面管控内容,多项业务功能,90个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多个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品,个生产管理岗位,全部纳入信息化监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员参与、全要素管控、全程化管理”,真正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全程可管控、责任可追究”。

  “资源整合后,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的全链条布局,涵盖了从种子挑选到播种生产到加工包装再到运输销售的全流程,不但有利于我们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苏垦农发相关负责人说。

  “高质量发展能够符合发展趋势,契合自身发展阶段。”江苏农垦集团总经理胡兆辉表示,江苏农垦聚焦做强做优做大现代农业核心产业,在强基地、强龙头、强协同上下功夫,拉长加粗产业链,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成为江苏农垦的核心优势和关键着力点。

  发挥“先行区”作用——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农垦在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是江苏农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鲜活的经验来自实践的升华。国有农场是农垦的根基,也是城乡之间的节点和纽带。多年来,垦区农场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存量资源,通过公司化改造和内外部资源整合,逐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比如,东辛农场公司在水产养殖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滨淮农场公司自然资源和条件适宜发展淡水养殖,年两家农场公司合资成立了金鲤渔业公司。云台农场公司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交通、周边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打开了水下产莲藕、水上看风景的农业生态旅游新局面。

  江苏农垦把切入点放在土地这一“要害”,因为土地直接贡献于垦区发展,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农垦兼具国资国企和农业农村的双重属性,具有分布地域性、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和社会事业公益性鲜明特点。”魏红军说,江苏农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耕地面积万亩,“在耕地规模上再造一个江苏农垦”,种子覆盖面积达到万亩次,全农服务面积达到0万亩次,示范牧场面积达到4万亩。

  一方面,要打好改革攻坚战,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工作,巩固拓展农垦改革成果,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不断增强集团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养一体化发展、土地综合整治、场域空间规划编制,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产出水平,让农垦最大资源发挥出最大优势。

  农垦的双重特性,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这就要求必须在继承和发展、渐进与闯关中取得平衡,统筹市场效益与社会公平,让政府力量与市场手段相互补充彼此呼应。

  年集团组建土地资源开发公司,统筹推进垦区补充耕地、增减挂钩、全域整治和耕地质量提升。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挖掘土地整治开发潜能,全力保障全省建设用地特别是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力争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同时,推动垦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农场。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农田排灌系统循环生态化改造试点,探索经济、可行、可复制的水污染治理模式,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胡兆辉说,“重大机遇抓不住就是长期挑战。”由加快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转型的机遇,由扩张规模的机遇变为提高质量的机遇,换句话说,如果不能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观念决定视角,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主引擎”,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发动机”,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垦区经济体系的主要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年轻人才的力量。”东辛农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东辛农场的当家产业,水产养殖、奶牛养殖的“领头人”全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江苏垦区4万多名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才近0人,这是我们打造‘江苏号’的最大优势和潜力。”魏红军说,江苏农垦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高层次人才,注重选拔在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青山依旧,斜阳几度。回顾过去,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灌溉的是良田万顷;展望未来,山川河流稻香,乡关家国故园,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时光推移到今天,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江苏农垦已经拥有实现更高目标的雄厚基础,实力位次更加前移,核心指标更加亮眼,居民生活更加殷实,使命职责更加光荣,发展前景更加可期。

  从传统到现代、从农业到工商业、从封闭向开放,江苏农垦正沿着现代化这条时空主线,从黄海之滨出发,成为破浪前行的中国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

(责任编辑:景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