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食用植物油脂价格一骑绝尘
8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万吨,同比增长4.5%;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9万吨,同比增长21.7%。今年前7个月国内油脂油料供应较为充裕。但在高度融合和充分竞争的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受国际市场提振,整体上行态势明显,如大连棕榈油期价近日在现货高基差的情况下“一骑绝尘”,连续刷新年以来的价格高点,直逼元/吨关口。不过,由于新年度全球油脂油料供应量大幅增加,未来国内外食用植物油价格将在高位振荡中下行。
内外因素发力推高油脂价格
从去年4月下旬至今,国内外食用植物油脂油料价格持续呈现上涨态势,特别是近期很多油脂价格的累计涨幅惊人,如大连棕榈油主力9月合约期价自去年4月27日的最低点元/吨,涨至今年8月13日的最高点元/吨,累计涨幅达到了元/吨。同一时期,国内豆油、菜油等期现货价格的累计涨幅也比较大,一些小品种油脂价格更是屡创新高。
近日国内食用植物油脂期现货价格联袂上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到了大量流动资金进入商品期现市场进行投资等活动的推动;二是受到了国内外较多地区再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三是部分恶劣天气影响了进口食用植物油脂的流通,如台风的出现令卸港偏慢等。国际市场有关机构公布的油脂产量、出口量、库存量数据较为利好,也是令近日国内食用植物油脂价格集体创出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MPOB月报显示,马棕7月产量万吨,环比下降5.17%,基本符合预期;出口万吨,环比下降0.75%,好于预期;月末库存.6万吨,环比下降7.30%,降幅高于预期。出口超出预期,叠加进口下滑及国内消费有所恢复,马棕7月底库存不升反降,跌至年后的历史同期新低。由此预计,短期油脂仍将保持强势。
去年至今,国内食用植物油脂油料及其制品市场出现‘历史级’的行情,不仅去年油类、粕类市场价格普遍上涨,而且今年以来油脂市场更是一枝独秀,很多油脂品种价格的涨幅遥遥领先于其他商品。从油脂市场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来看,一方面,供应端出现了较大问题:一是美豆快速去库存化,库存消费比降至多年来的低点;二是巴西大豆出口潜力透支,无法对美豆形成有效替代;三是东南亚棕榈油产量恢复不及预期,导致棕榈油库存一直维持在低位。另一方面,需求端出现了较多变化,主要因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令生物柴油的需求增长,导致油脂市场的供需格局始终偏紧。例如,当前马棕的库存仍处于低位,最新公布的7月马棕库存仅有.6万吨,环比下降7.3%,棕榈油的产量和库存恢复程度远不及市场预期。
目前,市场已经迎来了棕榈油的季节性增产周期,如果在增产周期里库存还无法累积起来,那么进入第四季度后库存就更难恢复。整体来看,国内油脂市场当前面临高基差、低库存、疫情对进口扰动的多重影响,加上国内市场消费端马上进入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的需求旺季,预计油脂价格易涨难跌,短期内仍将保持偏强走势。
国内市场消费增幅低于去年
全球油脂油料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和高度融合的市场,我国油脂油料进口不受配额限制,进口量远高于谷物。去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量和国内产量均创历史纪录,今年1—7月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7万吨,同比增长4.5%,同期的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9万吨,同比增长21.7%。虽然进口量较大,国内油脂供应充裕,但是由于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油脂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今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量和国内大豆压榨量将继续增加,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有保障。与此同时,在国内动物油产量明显增加、植物油替代动物油消费减少的情况下,今年国内食用植物油脂消费增幅将低于去年。第四季度随着北半球油料集中上市,产量恢复性增加,国际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有望逐步改善,国内外食用植物油价格将呈现振荡回落走势。
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持续增加,消费增幅却呈现振荡下降态势。/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只有万吨,/年度增加至万吨,10年之间翻了一番。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将增至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万吨,增幅3.63%,较10年前增长53.6%;/年度消费将增至万吨,较本年度增加76万吨,增幅下降至1.78%。
从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端的分类来看,主要集中在食用消费与工业消费两个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食用消费万吨,占总消费量的87.2%;工业和饲料消费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2.8%。
另据了解,植物油食用消费主要包括居家消费、餐饮和团体消费、食品加工行业消费等。植物油工业消费主要包括饲料养殖、特种油脂、油脂化工、生物柴油等行业消费。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食用与工业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去年居家消费与饲用消费双双大增。而年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已经达到了28.8公斤,其中食用消费25.1公斤,年人均消费量已超世界平均水平。
国产和进口供应占比不均衡
国内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费习惯具有很鲜明的地域性和人文性特点,如川渝地区的居民喜食浓香菜油,东北地区的居民以大豆油为主,山东、广东等地的居民则对花生油情有独钟。不过,最终具体到单个品种上,其市场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高低有很大关系。
国内食用植物油品种消费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受品种供应和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据统计,受国内大豆压榨量不断增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豆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当前已占到全国食用植物油市场44%的份额。近年来,我国油菜籽产量止降回升,菜油进口量持续增加,这和西南地区居民较为喜爱菜油以及菜油消费需求居高不下有较大关系,当前菜油占全国食用植物油市场18%的份额。棕榈油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油脂品种,但是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进口成本不断抬高,与豆油和其他植物油比价效益降低,国内消费需求出现下降,当前其占全国食用植物油市场15%的份额。此外,花生油的占比在8%左右,其他植物油的占比为12%。
受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带动,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量逐年提高。/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量仅3万吨,/年度增加至万吨,翻了一番。预计/年度增至万吨、/年度增至万吨。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主要来自国内生产和直接进口。/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万吨,进口万吨;预计/年度分别达到万吨和万吨;预计/年度分别达到万吨和万吨。
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增加主要依靠豆油,主要原因是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带动豆油产量不断提高。以国产油料生产为主的菜籽油、花生油和棉油产量未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这些油料品种产量难以大幅增加。最近几年,我国其他植物油产量增加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玉米油、茶籽油和米糠油的产量出现增加。
此外,由于政策支持,近几年我国油籽油料产量出现恢复性增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农业农村部也提出,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稳定大豆生产,鼓励长江流域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在黄淮海及东北适宜地区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
综合分析国产油脂油料与进口油脂油料近年来的变动趋势可以发现,我国油籽产量难以大幅增加,食用植物油供应对外依存度保持较高水平。按照去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万吨、油菜籽进口量万吨、其他油籽进口量万吨测算,进口食用油籽折油总量为1万吨,加上万吨的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含44℃—56℃棕榈油硬脂),进口植物油和进口油籽折油量为万吨,远高于当年国产油籽油料生产的万吨左右植物油。整体来看,由于国内油籽油料产量增长缓慢,未来进口持续增加局面将难以改变。
疫情改变了植物油消费结构
截至今年7月底,无论是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数量,还是进口大豆等油籽的压榨量,均处在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说明国内油脂供应较为充足。与此同时,虽然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加,但是新增需求量低于新增供应量。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居家消费增加,主要是小包装和小品种油;二是饲料养殖用植物油增加;三是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增加;四是食品工业消费植物油增加;五是地方储备植物油增加;六是流通渠道和终端库存增加;七是餐饮和团体消费植物油减少,主要是中包装植物油。不过,由于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在食用植物油消费明显增加之际,市场消费结构再次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餐饮和团体的中包装油消费大幅增加;二是饲料用油继续增加;三是居家消费减少,主要是小包装油和小品种油;四是植物油替代动物油消费减少;五是流通渠道和终端库存减少。
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猪肉等肉类价格跌幅较大,使得植物油替代动物油的消费大幅减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吨,增幅23.0%,其中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万头,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万头,增幅达34.4%。
利空因素可能抑制上涨幅度
去年下半年至今油脂油料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偏紧及资本炒作造成的。去年5月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油脂消费持续恢复,加上原油价格反弹以及棕榈油产量因厄尔尼诺减产,国内外植物油价格开始上涨。去年8月美豆期价开始上涨,同时因葵油大幅减产加剧了全球植物油供应紧张,推动油脂价格持续上涨。
据了解,去年8—9月美国大豆产区干旱,而第四季度拉尼娜天气又导致南美大豆播种和收获延迟,加上我国进口大豆需求强劲和投机资本的炒作,推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此外,去年全球油菜籽连续第3年减产,欧盟、阿联酋等国进口需求强劲,全球油菜籽供应也持续偏紧,并导致加拿大油菜籽期价持续上涨且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从而带动菜油价格大涨。
由于/年度全球植物油供应偏紧,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新季作物大量上市,但是投资者仍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