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北京青春痘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312/8740651.html

关于福建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年1月24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建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完成,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上向好态势。

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亿元,增长3.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2.5%、4.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4%;进出口增长5.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节能减排降碳年度目标可以实现。

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积极抗疫情,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早部署、早落实,坚持依法科学精准防控,迅速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及时科学制定防控政策举措,完善社区防控措施,严守“四道关口”,筑牢“三道防线”,织密“五张网”,3月7日,我省成为全国第三个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的省份,截至年1月22日,全省已累计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开发上线全国首个省级健康码“八闽健康码”,在线制码超过万人,亮码超过4.6亿次,入选全国十大优秀创新案例。用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便民服务平台”等数字防疫手段,推动全省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重要防疫物资供应有效保障,口罩产能从疫情前的最高日产量不足30万个在2个月内提高到万个以上,国家下达的调拨任务全部完成。完成8批次5.4万件抗疫应急物资调运。累计派出12批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对口支援宜昌抗击疫情,累计治愈出院人,实现出院患者“零回头”、病区“零投诉”、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管理“零事故”;按照国家部署,先后选派2支医疗专家组赴意大利、菲律宾协助抗疫,以实际行动传递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国情怀。

复工复产推动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扎实推进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复工复产、满产达产,相继作出全力打通“五难”操作链、深入实施“八项行动”等工作部署,及时出台复工稳岗、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等扶持政策,上半年基本实现重大项目和主要行业企业复工复产,社会经济秩序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包飞机包动车包客车等“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畅通省外务工人员复工返岗路径;设立亿元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保障企业资金需求;落实“一难一策、一事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全力稳定供应链产业链。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和惠企纾困政策,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超过亿元(含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15亿元)。

(二)强化创新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4家省创新实验室全面启动建设,争创先进光伏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准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我省创建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宁德时代储能微网、福建晋江MWh级储能电站列入国家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启动实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推动福州新型功能材料、厦门新型功能材料、厦门生物医药及莆田新型功能材料等四个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获批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第二。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0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亿元。推进福州、厦门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泉州晋江、福州软件园、东侨经开区等6家双创主体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发挥“知创中国”“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效应,加快实施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实施优化产业结构行动和企业技术改造行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加快畅通产业循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实现正增长。实施制造业优势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钧石能源“二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通尼斯新能源“V型10MW级垂直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纳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1%、10.6%、8.0%,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达20个,规模超百亿元企业达47家。

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成功举办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个,总投资6亿元。深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促进5G产业、线上经济、平台经济、区块链、信息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百度人工智能、比特大陆区域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美图、网龙等6家企业上榜年全国互联网百强名单,6家企业入围年度中国软件企业竞争力百强,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推动5G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建成5G基站2.2万个、NB-IoT基站3.6万个,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区全覆盖。

服务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制定实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千家服务业企业增产增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1%。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建设,福州市列入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家,居全国第四位。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4%,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1%、13.7%。全省新增32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含过会),其中台资企业5家,创历史新高,全省境内上市公司达家,居全国第七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持续打响,福州、厦门、三明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新增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市市有5A景区”,三明市泰宁县、三明市尤溪县、泉州市德化县和厦门市集美区等4地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3个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列入国家文旅部典型案例,晋江市围头村等26个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农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新建改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中心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2%。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个,评选年度十大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30个福建名牌农产品。全面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6个国家级台创园连续3年包揽国家年度综合考评前六名,首批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播种面积.65万亩、总产量.32万吨,生猪存栏.90万头,完成国家下达目标;蔬菜产量万吨,家禽出栏10.31亿只、增长3.7%,主要禽蛋产量53.66万吨、增长10.5%,水产品产量.34万吨、增长1.9%。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连续四年在全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粮食和救灾物资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增省级稻谷储备40万吨、应急大米储备1.7万吨、食用油储备2千吨。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互联互通福州联络线、海西管网二期福州-福鼎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等项目建成投产,电力新增装机万千瓦,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稳投资促消费,内需市场稳步复苏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出台实施稳投资政策措施,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亿元,占全国的3.6%;争取中央专项再贷款73.31亿元,家企业被纳入全国名单,居全国第二位。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设立亿元稳投资补短板应急专项融资资金,投放额达亿元。工业投资增长0.7%,其中改建和技改投资增长4.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2%。民间投资增长1.0%。社会领域投资增势较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2.1%、8.0%、4.1%。

项目支撑作用增强。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重大项目攻坚,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亿元。分4批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个,总投资亿元。积极筹划新基建项目,省级数字经济项目库已入库个,总投资1.35万亿元。重大招商项目“云签约”个,总投资亿元。中化泉州乙烯及炼油改扩建、泉州百宏PTA、金龙汽车龙海迁建、晋南热电联等项目基本建成。福厦客专、福州和厦门地铁、厦门钨业稀土永磁电机、三安半导体研发生产、医院、省疾控中心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福州机场二期可研获批,福州、厦门地铁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获批。

消费增长点不断拓展。落实促进消费相关政策举措,持续开展“全闽乐购”“闽山闽水物华新”“八闽美食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福州、厦门等多地推出消费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呈现,网络零售额增长24.7%,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3%。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减环节减时限减负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贸易通关时间压缩2/3以上。市场主体活力加速释放,新登记市场主体.45万户,增长40%。“信易贷”平台帮助全省1.9万余家中小微企业获得3.7万笔、亿元贷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厦门、福州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分别有12个和4个指标被列为标杆指标,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实现“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全面建成省、市两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数字政府建设总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政府网站名列省级政府第二名,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位居全国优秀档次。依托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实现97%以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占比达到98%。“闽政通APP”基本实现高频便民事项“马上办、掌上办”。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行“政府做的好不好群众来打分”,推动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交通运输、教育、生态环境、科技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上线运行省“金服云”平台,实施普惠金融“百千万”工程,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全省港口资源一体化整合重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历史遗留问题等基本解决。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政企直通车”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全省共有17个试点项目。持续推进价格改革,完成第二监管周期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和电价调整。完成整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比全国提前一年。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力。加强对企业信贷、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债券违约、房地产债务风险等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3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