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为此,我省出台并实施了《山西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我省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为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统一的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粮食储备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四无粮仓”向“四化粮库”跨越
“《规划》坚持底线思维、项目带动、全链条协同联动和创新驱动,实现高站位系统推动、高起点转型升级、高标准提质增效、高水平绿色发展。”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李辉介绍,按照有关要求,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成立,制定编制工作方案,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任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经过调研、座谈、研讨、论证等多个环节,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各市意见建议,并与国家和我省“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围绕中心大局、紧扣时代主题、立足特色优势,既有前瞻性、引领性、指导性,又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
《规划》共9章28节,设立12个专栏,以“五大行动、六大工程”重点任务为抓手,突出六大发展目标,形成5大类22项指标。
《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储备核心职能,以深化储备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在增强储备实力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我省粮食储备安全保障水平。
“特别是在优化粮食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方面,我省建立以省级储备为主的省市县三级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柴良霞介绍,政府储备以口粮品种为主,适当兼顾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健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储备相结合的协调机制,制定地方粮食储备分级动用方案,确保地方粮食储备调得动、用得上。
为了推进储备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我省实行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完全分离,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粮食储备管理,夯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同时,结合粮食生产、流通形势,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功能为重点,淘汰一批年久失修、老旧落后的仓储设施,改建、扩建和全面提升一批粮食储备库,补充建设一批成品粮储备库,健全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功能齐全、绿色环保的仓储设施网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法规与规划处处长李忠平表示,我省持续实施粮食高标准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库区整体功能,健全粮食仓储现代管理体系,提高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实现由传统的“四无粮仓”向“四化粮库”跨越。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提升粮食保供稳市水平
面对我省粮食总量平衡、结构失衡,产粗吃细,口粮自给率低,品种结构矛盾等现状,持续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依据《规划》,我省不断提升粮食保供稳市水平。“一方面,我们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另一方面,拓宽农民售粮渠道,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柴良霞介绍,为优化为企服务,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我省出台了《山西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指导做好企业粮食收购资格备案。同时,创新粮食产销合作形式,举办好粮食产销衔接会、优质粮油产品推介、招商引资等活动,与粮油主产区建立稳定有效的合作机制,调优山西粮油品种结构,做大山西特色粮油外销市场,扩大我省优质粮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完善粮食统计制度,优化数据采集、分析,实现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