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走低印度产业受损国内呼吁提高关税

尽管印度是全球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国之一,其每年大米出口量曾占据全球第一位,但近段时间,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面对国际市场低廉的食用油价格也是头疼不已。

据悉,在印度,人们对于糖、油脂食用量消费是非常惊人的。

有数据显示,虽然中印两国人口差距不大,但印度的粮食消费量却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但在食糖和食用油消费方面,却与我国大致相当。

数据显示,印度近70%的食用油需求依赖进口,因此每年食用油进口支出大约亿美元。印度食用油进口总量约为万吨,其中棕榈油占到万吨。

为此,印度油籽压榨商呼吁政府提高食用油进口关税,作为使印度油籽生产自给自足提案的一部分。他们提议将毛棕榈油进口关税从37.5%提高到50%,将豆油、葵花籽油和其他软油进口关税从35%提高到45%。

而印度之所以能够不断的提高国内食用油产量,究其原因有二:

第一,印度具有广袤的耕地,这是我国所不能对比的。在大家普遍的印象里,我国国土面积排全球第三,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殊不知,印度次大陆的土地特别肥沃,几乎所有土地都可用作耕种,印度耕地面积1.6亿公顷,中国耕地面积1.2亿公顷,印度的耕地面积其实比中国还多。

因此,在土地资源方面印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仅仅如此,也是不能确保印度粮食供应完全自给,甚至还能出口。

第二,就是特殊的饮食习惯。在印度,由于其特殊的宗教和饮食习惯,素食主义流行,肉类消费非常低,这使得印度在养殖业里面能够节约大量的粮食。而与印度素食不同,我国对肉类的消费是举世无双的,全球约有一半的肉制品在我国被消费。

因此,每年在我国6亿多吨的粮食生产,和1.3亿吨左右的粮食进口中,至少有近3亿吨的粮食被作为动物饲料转化成肉蛋奶来供国人的效果需求,这里面包括大豆、玉米、大麦、高粱、小麦,甚至稻谷等。

第三,印度独特的种姓制度限制了食物的消费。印度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但伴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却是其国内在传统的种姓制度下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贫穷人数越来越多,经济上的差距,让其在食物消费增长远远低于其经济的增长。

但可怕的是,尽管印度已经取消了种姓制度,但在大部分印度人眼中,这种等级存在是合理的,所以,没人会指出穷人的食物够不够吃,大家仍然可以高兴的生活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