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了凑400满减,最后多花了2000
在刚过去的双十一里,多少人希望在购物车结算时看到类似这样的数字——
不多不少的金额,恰好满足满减的优惠,既不用费心费力地寻找凑单商品,也不用忍痛割爱。
凑上、的满减,即便是只减少了十分之一左右的金额,也会让我们有一种“一切都值得”的满足感。
“啊!四舍五入不就是不要钱嘛!”
再过一个半月,最小的90后也将迈入20岁大关,为了生活精打细算的想法,毫不意外地开始占据所有年轻人的脑海。
这届年轻人的省钱套路,完全不复制大爷大妈们凌晨早起去超市买打折大蒜的套路,而是选择了更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方式:不放过网上能享受到的任何一份福利。
多个平台同时操作,半角半分都不放过,一顿操作猛如虎——
结局大家也都知道的,省钱只省了二毛五。
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届年轻人的省钱之路已经不仅是“不太顺利”的程度了。
而是在花钱越来越多的错误道路上狂奔。
看看双十一的艰辛凑单历程,就能知道我们有多难了。
有一个魔咒,叫做你永远也无法在双十一凑满元。
因为在凑满这一个块之后,不断扩张的购买欲会催促着你进入下一个魔咒中。
不能“空手”下单是90后在购物浪潮中的最后底线,钱都花了,好歹蹭上个满减再走啊!
如何凑出最完美、最大地使用优惠的一单,也就成为了大事,所有人的算数能力都在这一刻被调动了起来。
在购物车里挑挑拣拣,一个看似简单的满减能算到凌晨三点。
在手机计算器上点点划划半天也算不明白、得不出最优解的时候,就很想念小学门口拿着语音版计算器的小卖部老板们。
“归归归归-归零”
希望他们能拿出计算器一阵猛敲,像告诉小朋友几块钱能买多少零食一样,教我们如何利用好凑单的元、元。
离满减只差几十元,是最令人焦心烦躁的时候,补上缺口的强烈愿望,会冲淡精打细算的理性。
这时候,什么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的购物车里。
和这桶大概率放在宿舍角落默默蒙灰的食用油比起来,下面这个圣诞树勉强还能派上用场,给一个月之后的圣诞节预热。
有时候,虽然下单前就明白自己对那些凑单的商品没有丝毫兴趣,买来后也是白白放着,但就是忍不了优惠的诱惑,仿佛多凑一单就能多便宜一点。
此时,我们的思维和妈妈们的思维逐渐开始同步——
为了超市里附赠的脸盆水桶,妈妈们热衷于追捧那些动辄好几大瓶的洗衣液套装。
而为了附带的满减福利,我们奔着几百元的目标,屯下了一堆自己完全用不上、或用不完的东西。
这些小便宜神奇地转变了人们购买时的心理,让那些可有可无的商品瞬间变成了应该购买的事物。
日常情况下,我们面对“不太需要”的商品还能保留冷静思考的能力,但当“白给你”的福利优惠摆在眼前,就会让我们刷新认知——“诶?好像这些商品我需要吧。”
这些送到你眼前的小便宜,比你想象中还要诱惑人。或许类似于“别人家的饭更香”的道理,二十元的满减能创造出一百块的诱惑力,填补了商品从“可有可无”到“可以购买”之间的心理差距。
更现实的是,当我们占上了小便宜,弥补心理差距的东西消失,手里那些可有可无的商品就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哈?我当初到底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
这时你的心路历程大概率是这样的:
“对了,当时他们都打折,而且可以和xx凑单满减,所以买了这么多。”
“可是我真正要用就只有xx啊!其他东西打折关我什么事呢?我又用不上它们。”
“我当初如果只买xx,就算不满减我也能省很多钱啊!”
每一个望着手边杂物后悔的人,当初在购物场上都和下图的例子一样疯狂。
看见便宜的东西就忍不住,还没想好自己能不能用上,就开始在脑内给自己进行电视购物般的催眠:“买到就是赚到、买到就是赚到……”
乍一看,我们为原本就想买的物品付出了更少的钱,但考虑到凑单商品的金额,与这些商品普遍极低的使用率,一不小心就亏钱了。
就算不亏钱,买来的凑单商品不管是白白占地方,或是直接扔掉都让人有些不愉快,觉得自己破坏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但想要送给身边的其他人吧,又没有那么容易。
这次的双十一还在最后来了个回血红包的活动,红包数额巨大,动辄几百元,但这些大红包的使用条件也非常严格,结算时总额满上千才能使用。
这个像广告一般弹出的界面,不少人看都没看就叉掉了,第二天发现自己没领到红包后还有点后悔。
而用掉红包的人,却羡慕起那些没领到红包的,羡慕他们没有被红包激起“邪恶”的购物欲。
几十元的满减活动都能“辣手摧花”,让年轻人们奔着精打细算的省钱大旗,跳进花钱买寂寞的大坑。
天降的回血红包能直接秒杀了我们,觉得自己遇上了大便(zai)宜(nan),只要自己付款付的够快,理智与穷困就追不上我。
一天后,无数的问号就会萦绕在你的心头,还伴随着钱包空空、余额空空的心痛。
等大家缓过气,就会在事后有点小后悔的时候安慰自己说,买来后闲置是一回事,但剁手的快乐又是另一回事啦。
“此乃谎言。”
说到这,突然想问一句,参加那个知名荼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