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封禁农村小油坊,榨出来的油容易变

网友笑称,这么久没有听到专家的声音,看来过了个肥年,吃饱了不愿意动了。现在又出来建议了,可能是饿了。

为什么专家总是跟农村的小老百姓过意不去呢?从建议“禁止焚烧秸秆,有虫卵就打农药”,建议“农民进城买房,开车回村种地,减少房子库存,拉动经济”等等,现在专家又建议“封禁农村的小油坊,榨出来的油容易变质,致癌”。

我们且不说之前专家所提的那些建议,到底是出自于什么目的?是农药滞销?还是专家有农药公司的股份?又或者是某些专家在房地产上班?这一次有网友猜测,可能这个专家他们家开了大型的榨油房,要搞垄断。

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是玩笑话,但是我们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下专家所说的,小油坊榨出来的油真的会很危险吗?

为何专家要建议封禁农村小油坊榨出来的油?

专家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他说是为了农村老百姓的健康而发生,农村小油坊榨出来的油,没有经过任何精炼工艺,很多个环节都存在卫生不达标的情况,压榨出来的油就存放在油桶里,这样的食用油它的保质期有限,而且杂质又比较多,非常容易导致食用油变质。

广大的农村老百姓又特别勤俭持家,哪怕自家榨的油有一点哈喇味都舍不得,丢掉会继续使用,吃了这样的油会影响健康,容易致癌。

该专家还表示自己压榨的食用油,原材料没有经过任何的筛选,好的坏的全部都掺杂在一块。再加上如果保存不当的话,什么油菜籽,葵花籽,花生米,玉米,大豆等等,容易出现霉变的情况。而这些霉变的材料去压榨,最终很可能导致食用油内的黄曲霉素含量超标。

黄曲霉素是会致癌的,如果长期食用会引发胃癌,直肠癌,肝癌等癌症。世卫组织也一致认为黄曲霉是一级致癌物,呼吁对一些霉变的坚果、种子不要食用。

专家还解释到,农村的这些榨油坊,他们榨出来的油温度普遍只有℃~℃左右,而要达到℃以上才能使黄曲霉素变性。

还有就是农村的这些小油坊,大多环境都比较差。尤其是那些用传统工艺,手工锤打压榨的,炒熟,粉碎,包饼,用脚踩紧,又是用几十上百年没有清洗过的木头挤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细菌滋生,最后全部都混合到食用油里面。

如果大量食用这样生产出来的食用油,是会威胁到食用者的生命。

专家的这个说法站得住脚吗?

其实在农村地区一些小型榨油坊确实环境比较差,而且存在很多卫生不达标的情况。但并不是说一棍子就要将所有农村的小型榨油坊全部打死。

农村小型榨油房对于农村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服务生活的生产工具。农村人吃的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等他们,并不是说一次性就榨好几百斤,而是榨一桶吃完之后再去压榨一桶。

而且新鲜压榨出来的食用油香味浓郁与我们市场上购买到的成品桶装油有着很大的差别,最起码其中没有任何的添加剂。

虽然说保质时间比较短,但是大多都是现榨现用,也不存在说自己存放超过保质期而变质的情况。

专家所说的农村人去小型榨油坊榨油,不会筛选原料,其实这样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农村人对自己种的粮食庄稼有着格外的感情,日常的保存上面也会比较用心。尤其是在一些阴雨天的时候无法外出干农活,大多会在家里挑选种子,将一些不好的,发霉的都会挑选出来。

所以相对来说农村人自己榨的花生油,菜籽油,茶油等等,质量方面可能要比成桶的食用油更好。

还有就是农村的榨油坊,其实也经历了很多的,更新迭代那种古法,用人力去推树桩撞击压枯饼的,已经很少见了。虽然还有一部分存在,但是如果这些食用油要进行出售的话,都会经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查才能够流通到市场上。

而像这样的食用油,事实上在农村地区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有一些地区的古法榨油坊甚至传承了数十代,但并不是说传承了这么长时间的加油房,他就不存在食品安全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小型榨油房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原材料保存不当、发霉,产生黄曲霉素,榨油的器具没有清洗,长时间不使用也可能带有霉变产生的黄曲霉素。

对于这些我们消费者并不用太过担心,所有在货架上售卖的食用油都会经过层层的筛检。但是对于农村地区那些吃自己压榨的食用油的人来说也要格外注意,选择一些卫生条件好的榨油房去榨油更加靠谱。

要知道1毫克的黄曲霉素就可以致癌,20毫克的黄曲霉素则会致命,食品安全不容小觑。

end

撰文:梧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