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月蒸发5400亿,油中茅台金龙

随着全球粮价的暴涨以及黑天鹅事件的频繁发生,有着几千年农耕传统的中国,对粮食自给自足问题开始愈发重视。然而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国内的各大商超里,一些号称“国民品牌”的副食品,却有着浓厚的“外国血统”。

比如河南双汇,控股方是美国高盛;银鹭食品,是瑞士雀巢的下属品牌;哈尔滨啤酒,隶属于比利时啤酒巨头百威集团。而相比以上企业,名字颇具“中国风”的金龙鱼,外国血统更“纯正”!双汇、银鹭、哈尔滨啤酒等多是被外资收购后,变成了外资品牌的。

而金龙鱼,本身就不是中国品牌。如今更是因为股价暴跌,引发了19万股民的焦虑。

一、“国民品牌”金龙鱼

在粮油生产领域,“油中茅台”的金龙鱼市值曾一度比肩“当红炸子鸡”比亚迪。年1月,金龙鱼A股市值一度达到亿元。与之对比,今年4月份,拿下“国内第一车企”头衔的比亚迪,总市值也才有.08亿元(wind数据)。

但可惜的是,金龙鱼高光之后便是低谷。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金龙鱼的股价一路下滑,已经从最高点的.51元跌至如今的45元。市值更是在16个月内蒸发掉了亿,仅剩亿,跌幅达68.97%。这不禁让我们好奇,金龙鱼究竟发生了什么?

上世纪80年代,受当时的国内吸引外资政策的放宽,马来西亚著名富商郭鹤年领衔一众东南亚华侨,来大陆开展投资。与同一时期进入内地市场的李嘉诚不同,郭鹤年的大陆投资并未局限于“楼市地产”,而是广泛分布在商务地产、服务业、粮农加工等多个领域。

年,郭鹤年投资设立的南海油脂,其既是如今金龙鱼品牌的母公司——益海嘉里的前身,也是新中国第一家私营油脂工厂。年,益海嘉里向市场推出首款瓶装食用油——金龙鱼。也借此,郭鹤年在内地开创了食用油销售的全新时代。

当国有粮油店还停留在散装称重阶段时,包装成桶的金龙鱼已经走进了商超,开启了市场化营销。由于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早,曝光率高,0多年来,很多国人一直以为金龙鱼是一家中国公司。

那为何金龙鱼这家一度成为国内“粮油一哥”的外企,股价会下跌如此严重?

二、“粮油一哥”,为何不香了?

经过后续0多年建设,“金龙鱼”品牌食用油在国内已设立生产基地64座,是集油脂贸易、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粮油巨头。其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0%以上,其中在年,市占率更是达到了40%。

那为何金龙鱼的市值却一跌再跌?难道因为不是“本土企业”,便不被国人待见了?虽说如今很多人已经知道金龙鱼并非民族品牌,但借助以往的口碑,购买金龙鱼的人还有很多。而引发金龙鱼市值暴跌的原因,有如下个方面:

1、虚高的估值

其实,股价下跌的内在逻辑很简单,就是大多数投资人不愿以现在的价格,购买这只股票。而从金龙鱼财务状况分析,别说年高点的亿的市值,哪怕是如今的亿,很多人也觉得不值。

目前,金龙鱼的市盈率(PE)高达倍,这意味着靠净利润,股东们要多年才能回本。这样的回报率,谁敢来投资呢?

2、经营能力欠佳

根据已发布的财报,年第一季度,金龙鱼营收同比下滑10.97%。而根据年年报,金龙鱼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62%,为其从年上市以来的最低。.25亿元的总营收,只创造了41.2亿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仅为1.8%。对比同行海天味业,同年营收总额为.04亿元,净利润为66.71亿元,净利润率高达26.68%,是金龙鱼的14倍之多。

、营销模式守旧

除了刚入国内市场时开创多个“行业第一”后,近些年来,金龙鱼就陷入到了漫长的“创新乏力期”。

以营销战略为例,时隔多年,金龙鱼的营销渠道建设,依然局限于传统的经销制。在经销商较少的早期市场,金龙鱼可以通过与经销商绑定的模式,实现赢者通吃。

然而如今随着经销商转型成品牌商,以及中粮等国有品牌的“针锋相对”,金龙鱼即便增加每年的营销支出,却依然换不回以往的增长率了。

三、结语

粮油行业表面看是一个“本大利薄”,赚“辛苦钱”的行业。粮油企业从农户手中将农作物收购后,会首先加工出麸皮、糙米等初级加工品,再经过清理除杂、调质、冷榨、过滤、毛油等步骤后,最终形成了走进千家万户的食用油。整套操作看起来简单,实则大有讲究。

目前,国内副食品巨头海天味业每年研发投入达7.7亿元,占总营收的%。而金龙鱼不但只投入2.55亿元,且仅占总营收的0.1%。与海天味业相差近0倍。

不认真做产品、在新消费模式下不寻求转型升级,即便曾是行业龙头,在大浪淘沙下,终究会成为历史。相信以郭鹤年的智慧,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相信,金龙鱼这个扎根中国0年的外资品牌,会有重返巅峰的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