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主体责任青岛多措并举推动食品产业高质
青岛新闻网10月16日讯(记者黄晓)食品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链条中,系统性风险最高的一环。为切实提高食品生产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青岛市场监管局按照国家总局、省局部署要求,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行“三项制度”夯实主体责任的制度基础
食品安全授权制度。为杜绝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忽视质量安全的问题发生,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求,青岛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中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授权制度。企业法人代表以书面形式授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食品安全总监,负责企业的原料采购、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产品检验、产品放行等全过程和自查、培训等工作,确保企业食品安全问题有专人负责,提高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企业要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为此,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防控、管防结合”的原则,将自查作为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规范程序。规定企业自查频次不低于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年度检查频次,每次都要认真对照13项90条内容,开展自查自纠,并列出“企业自查问题清单”。另一方面,强调真实。明确企业应如实填写自查报告,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生产条件或行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应立即整改,企业法人代表对自查报告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年,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达到97.4%,其中乳制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等高风险食品企业自查率达到%,有效化风险于萌芽状态。
食品安全培训制度。为提高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生产环节食品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的,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素质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和履职能力为着力点,以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为导向。增强实效,根据管理实际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成长需求,开展针对性精准培训,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完善企业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引入评价,严格培训考核制度,将参训率、参训学时、培训满意度等作为考核评估指标,年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的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
创新“五项措施”以监管责任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实施“靶向监管”。实施清单管理,对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辅助食品、蜂产品、食用植物油、酒类等重点品种开展重点监管,特别对近几年抽检不合格、舆情投诉多、监管发现及多发、反弹问题突出的家食品生产企业纳入“企业问题清单”,名单进行动态调整。实施精准监管,制定靶向监管计划,每季度调度检查进展情况,对重点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做到检查督促一处、巩固落实一处、规范提升一处。加强顶格处罚,坚持从严监管,对违法行为实施最严厉的处罚,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强力威慑。
建立不良行为记分制度。对非行政处罚企业,出台了《青岛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针对部分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记分制,分别采取约谈、增加监管频次、加强培训考试等方式,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基层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责任。
开展监督检查“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技术机构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专业性辅助”检查试点,借助其专业能力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帮助企业分析问题深层次原因,对潜在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企业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完善工艺流程,变更制度文件有效提升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开展监测分析,每年发布《青岛市食品生产质量监测分析报告》,每季度发布全市食品生产风险信息,对我市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影响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重点品种、指标项目、风险隐患等,突出靶向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整治措施。开展风险会商,梳理分析共性、规律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突出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快速处置舆情,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召开约谈会和风险警示会议,强化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和处置,妥善应对负面舆情。
加强社会共治监督。组建食品安全专家智库,建立恳谈会制度,邀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食品专家、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以及市民代表参加恳谈会,听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搭建民意“直通车”。定期开展公开评价工作,组织到企业全程参与,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评价企业食品安全状况,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整改,消除隐患,完善防控体系。
完善“四个体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认证管理体系。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先进的食品安全认证管理体系,建立覆盖产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认证管理制度。鼓励国际化认证,大型食品生产骨干企业,注重建立从原料采购、生产控制、质量检验、包装贮运到售后服务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认证,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了EMA(食品安全防护计划)、VACCP(食品安全防欺诈)、ISO(质量管理体系)、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环境管理体系)、BRC(英国食品安全认证)等认证。重点推动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等高风险大宗食品生产企业,主动率先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导入、应用和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认证率达90.96%。实施标准化认证,编制《青岛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用和认证指南》,指导企业科学制定体系认证工作计划,夯实体系认证实施运行的基础,加快推进实施。鼓励规模以下企业建立并实施HACCP或ISO体系,结合自身状况和需求,选择自我声明或第三方机构认证的确定方式。
完善安全追溯体系。青岛市制定了《青岛市推进食品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突出全面性,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使用自建平台、应用省食品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和纸质追溯三种形式,约40余家企业自建追溯系统,余家企业使用省局追溯平台,共计录入生产记录数据50余万条,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责任可追究。注重系统性,建立以“原辅料采购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产品销售管理”四个核心环节和若干关键控制点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生产“四环一链”追溯信息系统。符合逻辑性,如青岛嘉里建设雷达液位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监控储油罐内的液位和油温变化,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缩短油品储存周期,做到从原料到成品的批次关联的全程追溯。
完善企业风控体系。青岛建立了风险防控和危害分析制度,建立VACCP(食品安全防欺诈)体系,根据物料不同脆弱级别制定控制措施,杜绝物料掺假行为,加强源头物料风险防控。实施EMA(食品安全防护计划),建立源头管理、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和终端客户服务各环节无缝衔接的全过程管理。引入国际先进的FSMA食品安全防护计划,不断加大高风险食品安全的防控。企业注重专家作用,邀请高校、科研院所食品安全专家进企业,帮助企业分析食品安全状况,解决质量管理、风险防控等问题,解疑释惑,提供咨询、专业指导,推动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实施智能化,按照市委市政府“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要求,全市以先进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理念为依托,引导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在扩建改建中应用工业互联网,加入工业卡奥斯平台,打造高效能、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智慧工厂,实现设备互联生产,人机互联调控,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广品牌化,鼓励企业大力研发新品种,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积极培育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强的11家“青岛金花”食品生产企业。企业注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海洋食品。推进标准化,企业积极制定质量内控标准,建立从原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产品储存和成品出厂全过程工作手册。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青啤公司一系列团体标准规范了特色啤酒市场秩序,促进啤酒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计划、国家强基工程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承担地方科研及创新项目80余项,主持、参与制定海藻生物肥料、褐藻胶等产品国家、行业标准11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