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底线竟是吃不死人,日常选购油要避

上周的科普文『平时做饭应该用什么油?怎么吃油才健康?』当中,和大家推荐炒菜油时,提到了科学配比的调和油,其实是比单一油品更值得推荐的选择。不过,有不少朋友想知道该如何判断一款调和油的好坏,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提到油,只要有‘调和’这两字,相信很多人会发自内心的抵触。因为近年来,关于调和油的负面新闻实在太多了。年初,央视就起底过调和油的市场乱象: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主打橄榄油、山茶油等‘高端油’的背后,配料里大部分成分其实是大豆油等廉价油。造假底线竟是“不用地沟油”、“吃不死人”!

生产者之所以这么猖獗,一方面有监管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调和油在年以前,是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的。

以往生产调和油的企业,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年原国内贸易部颁布的《SB/T-食用调和油》行业标准,该标准没有对产品的原料油含量(比例)或各种脂肪酸组成标识作出明确规定。

这就给违法者留下了大大的操作空间。反正调和油不用标注含量,那加一滴橄榄油也可以吹嘘是橄榄调和油了。没有国标的调和油市场,群魔乱舞。

很巧合的是,年6月,也就是央视曝光的同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联合发布了《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明确了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新国标的出台,让调和油的市场回到正轨,也让咱消费者终于有了可以自我分辨的能力。

那么,我们在选购调和油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重点看配料表

01

在科普当中,我和大家介绍了选油时,尽量多选择富含ω-3、ω-9脂肪酸的植物油,减少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ω-6系的摄入。

这是因为,近年来高ω-6系低ω-3系种子油的大量使用,ω-6系的摄入大幅度增加,而ω-3的摄入无显著变化,导致现代人ω-6于ω-3脂肪酸的摄入比例越来越高。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脂类医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资料显示:现代人的ω-3和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实际比例已到达1:20,许多地方甚至是1:30,甚至更多。这不只是我国存在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长期摄入ω-6的比例过高,会造成包括炎症,心脑血管系统,肥胖,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影响。其中,长期不消的慢性炎症是现代多种疾病的共同诱因之一。

所以,调和油的配料表靠前的油种,尽量是以ω-3、ω-9脂肪酸含量丰富的为主,比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以及标注了高油酸植物油的油种。

油种可以稍微丰富一些,这样才能减少ω-6脂肪酸的摄入,并且让脂肪酸摄入比例趋于平衡。

其次看营养成分表

02

我们选择调和油,看中的就是‘科学配比’。所谓的科学配比,就是油脂当中的脂肪酸组成要尽可能符合人体的健康需求。

除了通过配料表看一款调和油到底混合了哪一些油种外,咱们还可以通过营养成分表观察具体脂肪酸的组成。

那什么样的脂肪酸组成比例才是适宜的呢?这让我想起了调和油里很有名的一个广告。

在这个震天响的广告当中,宣称1:1:1是平衡营养更健康的‘黄金比例’。这里的1:1:1,被企业宣称是,人体每天摄入的脂肪中三种脂肪酸的比例以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为宜。

朗朗上口的短句,加上大量的营销后,很多人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但事实上,这个比例是否适宜,值得推敲。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膳食脂肪的建议,也主要集中在限制脂肪总量和饱和脂肪的量。对具体的摄入比例,其实并没有一个很具体的定量。

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脂肪酸摄入的建议是,饱和脂肪的摄入应少于总能量的10%,反式脂肪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还应使脂肪的摄入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

所以,1:1:1并不是什么‘黄金比例’,更不是你买油的时候要参考的选择。

相对而言,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的比值为1:1:1是更值得推荐的比例。因为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对身体无益,而多不饱和脂肪虽然生理功能较多,但不稳定,也容易被氧化。单不饱和脂肪综合来看会更值得推荐。

因此,选购调和油时,营养成分表里有标注脂肪酸组成的,可以参考这个比例去选购。

再看生产工艺

03

食用油从生产工艺上来讲,分为化学浸出油和物理压榨油。

两种工艺虽然都是国标允许的,但化学浸出油是用六号轻汽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轻汽油中形成混合油,然后加热蒸馏除去轻汽油,制成半成品,再对毛油进行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溶剂。

虽然符合国标的浸出油是安全的,但或多或少会有化学溶剂残留。而且营养物质损失较多,不推荐。

物理压榨油在安全、风味,和营养保留上,会做得更好,也是首选的食用油。

需要注意的是,调和油本身虽然没有对应的具体工艺,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了解其中每一种油的生产工艺,来判断是否值得购买。如果含有浸出工艺生产的油,那就最好别选购了。

最后看执行标准

04

调和油刚已经讲了,在年已经发布了调和油强制性国标GB。只要是按这个标准生产的,大概率没有问题。也有一些企业使用的是企标(即Q开头的标准),对于企标就要具体去看标准里的内容了。通常来说,企标的要求会比强制性国标更严格,有大品牌背书的企标也是可以考虑的。

另外,年6月开始施行的《GB/T-食用调和油》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相关内容,要求调和油产品标明产品配方比例,而且每个生产批次所用的各种单品种食用植物油和对应加工的食用调和油均要求封样留存,还要求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

不过,GB/T只是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虽然对调和油的品质要求更高,但目前市场上并不多见。

总的来说,调和油的执行标准尽可能选择GB/T,其次是GB及有大品牌背书的企标。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还没有太深的印象,那接下来咱就在网上随便找两个销量高的调和油,看看该怎么评判。

这两款是某平台上销量过万的调和油,主打的卖点都很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看着也非常实惠。

但细看包装你就能发现端倪了。比如左边这个调和油,配料表里稻米油84.5%,是ω-9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用油,这一点还不错,但比例高导致油种较为单一。而大豆油10.5%,主要是含ω-6,比例其实应当尽可能少。特级初榨橄榄油含量只有5%,这个被作为主卖点的成分,含量实在有些对不起名头了。

执行标准是按照最低限度要求的国标GB,营养成分表上也没有脂肪酸组成比例,加工工艺也没做具体说明,整体上来说还没有达到调和油科学调配的目的,只能当作一款比普通食用油稍微好一点的产品。

第二款油就有些过分了。主打‘橄榄油’、‘山茶油’的噱头,但配料表上这两者含量加起来才只有区区的1%,这明显是骗小孩的行为。

而占比达到98%的是ω-6系的大豆油,不知道这样的调和油调和的目的是啥?难道其他油加进去只是为了做做样子,为了能有个噱头卖个好价钱?

另外,这款油执行标准还是被淘汰了的SB/T,98年的标准还拿来一直用,简直无语了。

所以,大家如果要购买调和油的话,一定记得以上这4点选购要点,不要贪图便宜或者被营销噱头所蒙蔽。

除了以上这4点选购要点外,大家在选购调和油时,如果日常用量不大,尽可能选择小包装,确保在一两个月之内用完。

因为对于没有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调和油,目前主要是通过充氮气的方式来保鲜,延缓油品氧化,瓶子打开后,氮气就释放掉了,会加速油的氧化速度,所以要尽快食用。

关于吃油这件事,如果还有啥想答疑解惑的,欢迎留言探讨哦~

另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9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